【人物】世纪老人伊莎白:每一次选择,都是中国

 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1-04-12 13:05来源: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官网
文章附图

伊莎白·柯鲁克(Isabel Crook),加拿大人,著名国际友人,国际共产主义战士、教育家、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,中国工合国际委员顾问。1915年出生于中国成都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。伊莎白的童年和少女时代,有一半光阴在中国度过。成年后,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专攻心理学,1938年获硕士学位;随后,她回成都探望双亲,并且深入中国西部农村开展调查。

今年106岁的伊莎白·柯鲁克是加拿大人,她在中国居住了90多年,全家有六代人都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过。她是人类学家,是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,是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“友谊勋章”获得者……她还是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,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长,见证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走向胜利。

要不要回中国,这道选择题曾多次摆在伊莎白和家人面前,而他们的每一次选择,都是中国!



当我们谈论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她已历经百年;当我们寻路“变局”中的“新局”,她相信“中国有能力处理好”。央视新闻《相对论》之《新局开论》第二期对话伊莎白和她的次子柯马凯。




1921年,6岁的伊莎白从加拿大回到她的出生地成都。老人回忆道,那时情况很糟糕,传教士家庭相对而言条件已经比较优越了,但仍然缺医少药,小妹妹三岁就患脑膜炎夭折了。

那个时候,四川山多路少,没有硬路面,也没有宽的路。出门要靠鸡公车(独轮车)或者滑竿,小孩子坐在背篓里。

当时中国硝烟四起,她为什么选择回到这里?

1938年,在加拿大求学的伊莎白青春正好,但她选择回到硝烟四起的中国?



小时候跟父母在中国的经历让伊莎白对中国的农村产生了兴趣,父母一开始让她继承教育事业,劝她从事幼教,攻读儿童心理学,但伊莎白自己想研究“人”,辅修了人类学。

1938年伊莎白回中国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跟着父母搞教育,而是去农村了解农民,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。


那时,村里的藏族老百姓很多事都靠牦牛。伊莎白发现村民们用手捻的办法把牦牛的毛纺成线,效率特别低。她就特意从成都背了个纺车送到村里。

几年前她回到过这个地方,那时沿着大渡河一路都是平坦的马路。大渡河上,桥替代了铁索。伊莎白当时还兴奋大喊:停一下,我要走那个桥过去!


1942年,伊莎白和大卫投入反法西斯战争,并在英国结婚。

1947年,夫妻二人再次回到中国,在冀南太行山区十里店村庄考察记录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,以及当地土改的全过程。

《十里店——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》、《十里店——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》两本著作相继在中国和美国出版。



这100年里的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?

从1921年伊莎白随家人回到中国算起,已经整整100年了。以前伊莎白还在农村教村民们识字,现在在中国不管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义务教育,人们都能去上学。

新中国成立前人均预期寿命只有三四十岁,现在已经是七十多岁了,几乎翻倍(编者注: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1949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,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7岁)。


关于新年心愿,106岁的伊莎白说,想有更多的交流,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并且能看到已经有进展。听到广播里说,埃及已经开始使用中国生产的疫苗。中国开始帮助其他国家了,希望疫情能快点被控制住。如果控制住了,住在国外的孩子们就能回来团聚了。


视频链接:http://m.news.cctv.com/2021/02/22/ARTIGuKjJciCdrlGimmrlLsM210222.shtml



在线客服
 
 
——————
联系电话
0851-86749776

website qrcode
会员登录
登录
其他账号登录:
我的资料
留言
回到顶部